发布日期:2025-02-05 10:40 点击次数:167
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、保卫边疆作战中,广西军区独立师第3团2营于2月28日,奉命攻歼4、7、8号高地之敌,配合团主力歼灭横模地区的越军。6连在营的编成内,配属82无坐力炮3门、重机枪3挺,任务是首先攻占峒批村,尔后向4号高地发展进攻,得手后,掩护营主力向纵深发展。
4号高地位于越南横模公安屯东南约1公里处,其西侧紧靠3号高地,北侧约600米处为峒批村,再往北是界河(不深,可以徒涉),南侧是7号高地。村庄周围是一片起伏的稻田地,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横贯该村。4号高地山高坡陡,草深林密,易守难攻。
驻守该高地及峒批村的越军约为1个排的兵力,配有重机枪2挺、60迫击炮2门。越军在峒批村周围构筑有堑壕、交通壕。4号高地北侧筑有上下2道堑壕,并设置有明暗火力点。高地前沿前埋有防步兵地雷,界河一带设有地雷、竹签、铁钉等障碍。越军守住4号高地,就可以控制村庄和前沿开阔地。
6连受领任务之后,由于时间有限,加上天色渐暗,连长只是简单地在地图上向排以上干部介绍了地形、敌情,并初步确定集中主要兵力兵器,从峒批村实施突破,迅速攻占4号高地,控制要点,掩护营主力向纵深发展进攻。具体部署是:2排加强2班,配属82无坐力炮1门、重机枪1挺为第一梯队,首先攻占峒批村,尔后在村庄担任警戒;3排配属82无坐力炮1门、重机枪1挺为第二梯队,在2排占领峒批村后,迅速攻占4号高地;1排(欠2班)为预备队,在3排后跟进,随时准备加入战斗。右邻为1营1连,向3号高地攻击。
3月1日4时30分,6连从新村向进攻出发阵地开进,行程约3公里。由于下雨,天黑路滑,加之负荷较重,因而行军速度缓慢,每小时行程仅2公里,没有按时到达指定位置。6时40分,我军炮火对越军阵地实施急袭。炮火急袭之后10分钟,6连才进至竹山岭南侧山脚,占领了进攻出发阵地。这个时候,峒批村的越军开始以火力封锁东北侧河面和南岸开阔地,该连即组织本连火力压制敌人,掩护2排过界河。2排徒涉过河后,由于敌人火力封锁严密,开辟通路未能成功,部队拥挤在河南岸一线,无法展开。
有鉴于此,连长命令2排转移到西侧约50米处另行开辟通路,并请示上级派工兵支援。2排长受领任务后,亲自带领爆破组开辟通路,由于敌人火力猛烈,还是没有成功。这时,团工兵赶到,立即冒着敌人火力,在2排第一次开辟通路的位置再次开辟通路成功。为了争取时间,连长即令3排接替2排担任主攻,向峒批村冲击。3排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,由连火力掩护,成两路纵队越过界河,通过开阔地,向峒批村冲击。进村后,发现守敌已经逃跑。接着,3排长带领全排继续向4号高地发展进攻,由于浓雾看不见冲击目标,加之3、4号高地交叉火力严密封锁,当时连指又没有跟上来,联系不上。排长把3号高地误认为4号高地,便带领全排向3号高地冲击。当接近第一道堑壕时,遭敌火力袭击,被压在山脚一线,进攻受阻。
与此同时,1排进入了峒批村,又遭到敌人炮火袭击,被压在该村和南侧水沟一线。11时许,2排在西侧第二次开辟通路成功后,迅速插向峒批村,进村后却找不到连指挥所,与本连失掉了联系。后来,排长听到西南侧有激烈枪声,便带领全排向3号高地运动,但因为队形密集,运动姿势过高,遭敌火力袭击,2人负伤,被压在村后开阔地一线。整个战斗进展很不顺利,连与排、排与班失去了联系,指挥失灵,队形混乱,丧失了进攻能力。经请示批准,于16时被迫撤出战斗。
6连此次战斗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准备不足,仓促上阵。首先是组织战斗不周密,情况任务不够明了。只有连长参加了营统一组织的现地勘察,回到连里后只作了一般性的介绍,没有组织干部认真讨论研究;占领进攻出发阵地后时间紧迫,又来不及很好地组织战斗。所以其他干部对地形、敌情都不是十分了解,糊里糊涂,仓促出战。特别是过界河后情况发生变化,令3排接替2排担任主攻,但交待情况不具体,3排长也没有切实搞明白。结果攻错目标,不仅使本连无法完成任务,还增大了伤亡,妨碍了友邻的行动。其次是规定运动时间不切实际,没有考虑天黑、下雨、路滑、负荷重等因素,致使分队在炮火袭击后10分钟才赶到进攻出发阵地,不仅使炮火袭击失去意义,而且导致匆忙上阵,使一切都乱了套。
除了准备不足之外,各个分队的行动严重失调,是战斗失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。由于时间紧迫,过河上岸的分队即快速向前运动,拉开了和后面过河的分队之间的距离,加之天黑、下雨、路滑、雾大、通信不畅等因素,距离越拉越大,分队越走越散,你找不着我、我找不着你,排长找不着连长,连长找不着部队,前边的已发起攻击,后面的还在过河,3排又弄错了目标,把3号高地当2号高地攻击。整个战斗杂乱无章,失去组织的部队丧失了进攻能力,最终不得不选择撤退。